-
宫颈癌与HPV病毒筛查的“前世今生”
2019-11-08 12:31:08
宫颈癌与HPV病毒筛查的“前世今生”
查看详情 >
-
不了解乳房,咋防乳腺癌?
2019-10-31 12:23:58
乳腺癌防治月,大家都学一下。
查看详情 >
-
骗过最多女生的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
2019-10-31 12:15:27
身为妹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句“等你生了孩子就好了!”似乎就能包治百病。然而……真的是这样子吗??? 生孩子治痛经局部真相痛经有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你的子宫等器官一切正常的前提下,发生的痛经;目前,原发性痛经的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而继发性痛经,是明确的疾病引起的,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等。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痛经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呢?这就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来检查和判断了。所以,痛经的妹纸们可别只听信暖男的关怀只知道“多喝热水”,如果一直疼痛不适还是先要去医院看看,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确定了你的痛经属于原发性之后,那么,的确有一定的概率,生了孩子你的痛经会消失,但是也因人而异喔。比如,有些女生痛经是因为宫颈口狭窄,经血流出不畅。生育以后,宫颈口松弛,月经血容易排出,自然就不痛经了。但是,也有一些原发性痛经并不会因为结婚、生育而消失,将持续伴随女性几十年……所谓“生了孩子就不痛经”,只能是局部的真理了。生孩子治痘痘脑补过度进入青春期以后,最重要的过程就是性腺发育,无论男女生,都会出现身体雄激素水平的增加。而雄激素这个“坏家伙”,会引起皮脂旺盛啦、角质堆积啦、细菌繁殖啦……这就是为什么,痤疮又叫“青春痘”,在青春期的中学时代特别容易爆发。正是因为雄激素是引起痘痘的“罪魁祸首”之一,有的女生经历过怀孕、生子,体内性激素状况发生变化,导致痘痘也消失,这是有可能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痘痘都是由雄激素引起的。另外,怀孕过程中的激素变化也很复杂,并不是简单地降低雄激素而已。孕期痘痘、生育后痘痘依然大有人在。想解决痘痘,还是要做好“面子功夫”:清洁、杀菌、调节油脂和脸部角质等等。指望生孩子是不可靠的。另外,如果你是一个长期“战痘”分子,你反而需要在备孕前咨询医生:有些治痘药物如口服异维A酸等,有致畸性,可是要停药足够的时间才能怀孕的哦!生孩子治乳腺增生纯属无稽首先,不必紧张,乳腺增生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病,它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但是,指望乳腺增生在生了孩子以后自愈,也是不靠谱的!为什么会乳腺增生?原因往往是身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分泌过量。而在怀孕、生产、哺乳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变化很复杂,有时甚至会导致乳腺增生加重!所以,所谓“生孩子后乳腺增生就会好”纯属无稽之谈。对付乳腺增生,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态平和,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生气。对生活及工作的安排做到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疲倦。 痛经、痘痘、乳腺增生,都是女孩子常常遇到的麻烦。可不要再掉以轻心,以为“生了孩子就会好”了!该去医院去医院,该注意日常管理就注意,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PS:记得把文章转发给麻麻哦,笔芯!
查看详情 >
-
您有一份来自名医的最强体检攻略,请查收!
2019-10-31 12:00:14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着人生巅峰的攀登中,最重要的一件“工具”是什么?当然是我们的身体!也许你是“996”大军中的一枚,不过可别忘了,身体可是每分每秒都在“营业”,从不休息,它也够辛苦的!2019进行到中场,经过了前半年的打拼,期待着下半年的突破,也是时候检查一下我们的身体状况,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出发!体检高峰季,体检的正确打开方式,带你一篇理清楚:“体检,到底怎么检?”Q1平时一直很健康,没什么不舒服也要体检吗?有必要。一方面,一些耳熟能详的疾病其实未必真的离你很远;另一方面,许多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察觉的。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干部保健对4368名干部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健康者385例,仅占查体人数的8.8%;发现各系统疾病101种,患病率高的前几种疾病为:前列腺肥大、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病、冠心病、子宫肌瘤、胆囊炎、糖尿病。发现重大疾病29例,其中,肺癌3例、肝癌6例、胆囊腺瘤2例、胆总管梗阻2例,胰尾癌占位1例、肾癌5例、肾上腺占位2例、需进一步观察排除癌肿8例。从上述结果可以发现,许多疾病或异常状态平时是没有临床表现的,即使病变已经在进行和发展,病人也可以并无任何不适!例如,相当多的高血压、胆囊病变、糖尿病、冠心病人都没有症状;一些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肾癌、肝癌、胃癌等,病人自己也毫无察觉。“预防胜于治疗”,规律的年度体检,是健康的前提!Q2体检,多频繁才够放心?综合疾病发展的规律与现实的可行性,一般推荐:普通人群平均每半年到一年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而对于有特殊病情的人来说,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专业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健康检查的频次。Q3体检前要注意什么?一般人都知道“好像要空腹、憋尿”什么的。但其实体检前的注意事项,还不止这么些!01. 保持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情绪、运动等方面都不宜有太大变化,因为它们会影响身体状态,产生不准确的结果。02. 以下项目需要禁食和停药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粘度、胃镜、肠镜、腹部B超检查等。所谓禁食,是指:上午体检者,早晨禁食;下午体检者,上午9点前可以吃少许清淡食物,但午餐要绝对禁止。除了食物以外,药品和保健品也要停服,以免影响肝肾功能。如果是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的人怎么办呢?这时应按日常习惯服药,在体检时向医生说明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称,以便正确地分析体检结果。03. 其它特殊检查的准备胃镜检查前需要肝功能及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化化验检查结果,禁食至少6—8小时,并取下假牙;脑电图检查前日、当日应停服各种神经兴奋剂、镇静剂,洗净头发,不要用发胶发蜡等,最好不要穿化纤衣物以防静电干扰;体检时穿着宽松休闲衣裤,女生不要穿连衣裙,以便量血压、心电图等检查时脱衣服。Q4体检表上“既往病史”这一栏,哪些病史重要?“既往病史”是让很多人头痛的一项:到底怎么才算病、什么才有必要填?毕竟人这一辈子哪能没个小毛小病,难不成“上周得了感冒”也要写上去?许多人干脆就忽略不写算了。其实,既往病史对分析体检结果是很重要的。例如:一次体检发现血压增高、血糖异常、心电图T波改变等不一定就意味着相关疾病,也可能是情绪紧张、饮食改变、睡眠欠佳、过度劳累等导致的。这时,结合既往病史进行判断就十分必要了。以下病史需要如实准确填写: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传染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痢疾等。Q5体检报告怎么看?现在的体检报告都很人性化了,异常的数值旁边会有“(+)/(-)”表示过高或过低,“结论”一栏也会有可能疾病的建议。那么,如果发现体检结果出现了异常,我们是不是就该怀疑自己得病了呢?看懂体检表,当然不止这么简单。同一个检查结果,在不同人的身上,含义也会不同。比如“脑萎缩”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中出现的现象,看起来也十分吓人。但其实,专业医生会告诉你,有时脑萎缩属于生理性老化所引起,一般情况下萎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终止,不会对工作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然而,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就要严密观察,警惕高血压性脑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有一位女性病例,平时血压偏低(110/60毫米汞柱),但无任何症状,照常工作、学习。直到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了,到了139/88毫米汞柱。她还很高兴,认为自己恢复了正常血压水平,但随后出现了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直至出现了轻度脑梗塞症状住院……原来她的低血压是属于生理性的(医学上称为体质性低血压),其各种器官、组织与其血压是相匹配、相适应的。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变化,其血压升高,虽然没有超过正常值,但对她来讲,身体已经不能与升高的血压相适应,就要采取治疗措施。可见,体检是守护健康的第一步,但有了体检结果远远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Q6如何利用体检报告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体检结果是相似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却千差万别,越是熟知您的健康状况的专业人士,才越能准确地分析体检结果,进而给出正确的健康管理指导。这时候,您需要一位全方位熟悉你具体情况的专业医生或者有份专属您的健康档案,苏和医学是您的首选!
查看详情 >
-
不好好睡觉的人都怎样了?31岁的她竟然癌症晚期……
2019-10-25 11:11:55
好好睡觉,好好爱自己 01 中国成年人为什么睡不好?中国近14亿人,有4亿人都睡不好觉。情况很严重。按专家建议,成年人应该晚上10-11点睡觉,最迟别超过12点,每天起码要睡7小时。但一份来自微博的调查数据,揭穿了成年人“睡不好觉”的真相:90%的人都在主动熬夜,迫于工作性质不得不熬夜的只占10%!原来很多人睡眠质量差都是“自找”的。不是不能睡,是不想睡。萧敬腾唱:“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简直太生动了。流连在美好而幽静的深夜里,熬夜的危险就抛之脑后了。中国睡眠医学协会发出急切警告——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选择熬夜的人,就是在选择慢性自杀。没到呼吸急促、心跳剧烈、瞳孔涣散的那一刻,每个熬夜的人都觉得自己还年富力强、活力四射。可真踏进了鬼门关,想把脚往回收,就没那么轻松了。死神从来都是突然造访,绝不会提前预约。 02 熬夜是带着仪式感的报复熬夜是每日仪式,是对辛苦活着的自己的嘉赏,是对不称心的白天的报复。正如网友@胖罐子胖摔所言:“越是上班,越想熬夜。”“多熬一会儿,就多赚一会儿。”“不愿意睡觉,是不想结束这一天,不敢开始另一天。”典型的补偿性心理:白天太累,晚上就用牺牲睡眠的方式来犒劳忙碌了一天的自己。熬夜的人,晚上到底在干啥?据《2019睡眠状况洞察报告》显示,73%的人熬夜追剧,46%要看小说,聊天的占40%,打游戏有28%。成年人总是“心口不一”。嘴上吐槽睡眠不足,也知道睡眠有多重要,身体却很诚实,依然在深夜亢奋,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仅有17.5%。可是报复性熬夜带来的几小时快感,代价未免太高了!三个月前,刷到一条触目惊心的微博:博主在停尸房发现了死亡的真相:静悄悄躺在黑暗里的那些尸体,竟有很多是年轻人!我们总觉得,人老了才会面临生死困局。谁料想,不痛不痒的熬夜,也能把鲜活年轻的肉体,一下子拽进深不见底的地狱。人的一生,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这才是头等大事。跟谁作对,都别跟自然规律作对。 03 不好好睡觉的人都怎么样了?英国伦敦某高校进行了一次睡眠实验,记录了46岁的SarahChalmers在每日睡眠8小时和每日睡眠6小时情况下,容颜的变化。面色发黄,皱纹增多,肌肤暗沉,头发干枯,眼神无光……每天少睡2个小时,5天后,衰老10岁。中国网友不甘示弱,晒出更惊悚的对比照:17岁小奶狗,熬夜四年后,晋升肥腻大叔。清纯可爱美少女,常年熬夜后,下巴全是痘,整个人胖了三圈。有人大半夜刷到这些对比照,吓得赶紧放下手机,关灯睡觉。但先生猜,还有更多的人,惊呼一声,在朋友圈敲下“要惜命”之后,又美滋滋地把手机抱到凌晨三点。社交网站上,不少年轻人明知熬夜伤身,还要按时来“打猝死卡”。他们哪知道,有些同龄人,已经从鬼关门前逛了一遭。夜里三点多,阿楠结束了自己的工作,上床睡觉。躺下后,整个人突然不对劲了——大脑极度兴奋,一点都不困,心跳飞快,整个人慢慢要飘起来一样。她试着让自己镇定下来,用尽放松身体的方法,全都没用。这时,心跳随着恐惧越来越快,她有种不好的预感,马上起床穿衣,抓起钱包身份证逃出门。坐电梯中,心脏开始剧痛,呼吸困难,后背拔凉,有几秒还失去了意识。那一刻,她脑子里蹦出父母的面孔:“养育我这么多年,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啊!”终于撑到楼下,看到保安后,一下瘫软在他面前,求他拨打120。谁知,120居然说“派救护车要打110”!给110拨过去之后,那边又让打120,就这么来来回回耽搁了五六分钟。蜷缩在地上的时候,她想:“我可能要死了”。幸好,五分钟之后她逐渐缓过来了,救护车却还没出发!自己打车到医院,医生反复叮嘱她:“赶快请假,好好休养。”这次意外之前,她因为工作忙,已经连续好几晚到三四点才睡。经此一夜,她再也不敢自虐式熬夜了。来自阿楠的忠告要不是钢铸铁打的身体,永远别觉得,自己比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过的人,都幸运一点点。连蔡康永都说了:“别扯了,从来都没有侥幸这回事。” 04 剥夺睡眠,等于抛弃后半生变丑,变笨,变胖,掉头发、忘性大、免疫力差、反应迟钝……只是熬夜给身体最初级的报复。长此以往,会心悸、脑溢血、癌症甚至死亡。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把“熬夜倒班”定义为2A级致癌因素,与高温油炸食品同属一类。可怕的是,每个人都知道油炸食品致癌,却不觉得熬夜能有多危险。2009年,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于娟,幡然醒悟:“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网聊、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发呆填充了她的3650个夜晚。当然,还有学习、考研、考GT等各种证书。但31岁的她,拿到乳腺癌晚期的确诊单时,那些证书和成绩瞬间变成一摞废纸。她在《生命日记》里深刻忏悔:“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她在博客上敲下“活着是王道”的标题,给学生、亲人、陌生人,最疼痛的忠告:“一定不要熬夜!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却只有31岁!”是啊,她只有31岁,却再也没有机会,向余生请教了。 05 趁身体还好好的,别作死于娟的生前不正是每只“夜猫子”的真实写照吗?仗着年轻力壮,放肆熬夜,以为第二天补个大觉、吃点补品就能满血复活。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睡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认真的事啊。于娟去世后10年,熬夜党发明了“朋克养生法”——熬夜敷面膜,可乐泡党参,啤酒加枸杞,蹦迪戴护膝……一边作死熬夜,一边奋力养生,成了自欺欺人的常态。脱口秀演员小沈龙有句话耐人寻味:“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小棍,随后奋斗拼搏,从十块,一百块,到几百万,添了很多个零。但是哪一天,小棍倒了,后面再多零,都是白费。”死亡,很多时候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甚至来不及回想这辈子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生命忽然就走到尽头。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家人、朋友,还有和你擦肩而过的美丽世界......转瞬即逝。这些悲哀,始于熬夜,也终于熬夜。名主持汪涵长期熬夜,在直播的时候肝疼流鼻血;创业家李开复熬夜成疾,罹患淋巴癌;“苹果教父”乔布斯习惯熬夜,死于胰腺癌……为什么非要花钱受苦去买一个早就明白的教训呢?熬夜真会死人,别再以身试法!人,要一边努力,还要一边珍惜身体。活在当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懂得惜取眼前人,包括身体还没跨的自己。现在糟蹋身体,以后总会被身体奴役和折磨的。好好爱自己,才是王道。
查看详情 >
-
胸痛胸闷?别忽视,这可能是心梗前兆啊!
2019-10-25 11:08:06
你是否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去过医院急诊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急诊都写「胸痛患者优先」或者有「胸痛绿色通道」,有些甚至有专门的胸痛门诊。为什么医院对胸痛患者这么「优待」呢?因为胸痛是心梗的典型症状,而心梗病人的抢救需要争分夺秒。除了心梗,心绞痛也是常见引起胸痛的情况,它虽然不像心梗那么凶险,有些人甚至觉得休息休息就好了。但其实,心绞痛更值得我们重视。01 心绞痛有多危险?心绞痛的危险程度一点儿也不比心梗低,尤其是那些心绞痛症状不稳定的人。举例来说,以前走500米出现心绞痛,现在走100米就会心绞痛的人,离心肌梗死就只是一步之遥。发生心绞痛,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心脏已经有缺血的情况,血管有问题了。如果出现心绞痛却坐视不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心脏的血流会完全中断,心梗就发生了。这时候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极高。大多数心肌梗死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绞痛的症状,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从几天到数年都有可能。所以心绞痛是心脏在报警,是心梗的前兆。对于医生而言,控制心绞痛,比治疗已经发生的心肌梗死更有意义。毕竟,防患未然胜过亡羊补牢。02 发生哪些情况要警惕心绞痛?心绞痛的症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样子的都有,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明明已经发生了心绞痛,却完全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疾病。典型的症状:持续3~5分钟胸痛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它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略有区别,一般胸口或者偏左一些的位置,感觉是像有东西压着一样痛。常见的描述:压榨感,胸闷,压迫感,紧缩感,窒息感,烧灼感,烧心,胸部胀满,束带感,胸部正中。某些情况下(例如大象坐在胸上),还有类似胸罩过紧的感觉。另外,有些人也会把拳头插入胸部正中来表述这种痛感,称为「莱文症」。但通常不会描述为锐痛,短痛,刀割样疼痛,刺痛或钉、针扎样痛。非典型的一些症状:牙疼、胃痛等人体内脏感觉定位并不精确,有时候心脏缺血的症状也不一定在胸口出现。有些人心绞痛会出现牙疼,或者是咽喉部烧灼样痛,也可能是后背、肩胛骨痛,又或者是左上臂痛、腹痛,甚至有人表现为烧心、恶心、反胃等。在高危人群中,如果没有缘由地出现上面的症状,或者每次在劳累、激动时出现牙痛、胃痛等,都要小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及时检查。03 哪些人是心绞痛的高危人群?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所有凡是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都应该警惕心绞痛的发生,包括:男性、绝经后女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吸烟者、腹型肥胖者,等等。另外,心绞痛高发于女性绝经后,以及男性60岁之后;如果有糖尿病的话,40岁以后就很容易发生。以上这些人群应该定期体检,一般建议35岁以上至少每年常规查一次心电图,如果已经出现上述提到的症状时应该立即查心电图,及时处理,意义更大。04 发生心绞痛症状如何处理?心绞痛如何处理取决于它有多严重,以及有没有加重的趋势,你可以做的处理:➊ 第一次发生心绞痛症状,建议应该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发作时的心电图是鉴别心绞痛的最好依据。确诊是否为心绞痛很重要,常见症状胸痛的诱发病因很多,而心绞痛的治疗和预防不同于其他病症,如果能诊断不是心绞痛引起的,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➋被医生确诊过心绞痛的患者,有明显诱因,发作程度保持不变,通常可以口服硝酸甘油等常备药物解除心绞痛的发作。但感觉发作情况有变化,比如更容易出现,或者程度重,仍然需要到医院就诊。➌老病号尤其要注意,如果明显感觉「这次心绞痛和以前不一样」。持续不能缓解,或者持续时间非常长,达到10分钟甚至数个小时,很大可能是发生了心梗,或即将心梗,需要立刻到急诊就诊。➍如果这些治疗都无法缓解你的心绞痛,或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还可以和自己的主治医生沟通,及时就诊;医生通常可以通过冠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必要时植入支架或冠脉搭桥等手术来改善。05 如何预防心绞痛?预防心绞痛的方法和预防冠心病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是冠心病患者,那么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以预防心绞痛的发生。而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以下一些建议帮助你缓解心绞痛:调整日常活动:心脏在早晨和用餐后受压力更大,应尽量减少这段时间的体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压力和愤怒;适当运动: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尽量在心脏康复专家的指导下适当锻炼;严格规律服药,特别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的水平;可以适当服药缓解心绞痛,比如硝酸酯类、倍他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尽量避免心绞痛的发作;另外,如果服用药物仍有心绞痛发作,还是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最后,还是需要提醒大家,胸疼胸闷,可不是休息一下就好的事情,千万别忽视了!转发给爸妈,也转发给你关心的人吧!
查看详情 >
-
灵魂拷问:和乙肝病人吃饭会被传染吗?
2019-10-25 10:58:51
苏和医学 2019-10-25让中国的肝病和我们身边的歧视与偏见都少一些,再少一些。据文献统计,中国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而根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推算中国一般人群丙肝病毒感染者约560万例,如果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约1000万例[2]。于是,江湖有了很多传闻。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一起吃饭会被传染乙肝”,无情地拷问着每一个不回家吃饭的灵魂。类似的求助帖散落在某度、某瓣、某涯各个网站论坛。几乎可以说,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在苦苦寻求这一问题的终极答案,而成年人更是在出界的边缘疯狂试探。“弱势”的成年人虽然人高马大,年富力强,但在流行病大数据调研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所有人群中,成年人在肝病面前很“弱势”。※ 1.乙肝流行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3]一份广东省3864名成年人乙肝防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HBV的标化流行率*均超过80%,而得益于国家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从17.88%降至5.75%[3]。※ 2.丙肝虽然没有疫苗可打,但对成年人也颇不友好调研数据显示[2],中国1~59岁人群抗丙肝流行率为0.43%,各地抗丙肝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但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岁组为0.09%,50~59岁组升至0.77%,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3.成年人暴露感染风险高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成年人常常面临更多工作压力和诱惑,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是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这让他们暴露感染风险急剧上升。①血液传播[2,4]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因为职业需要会长期接触血液,而血液是肝病传播的三大路径之一。有创操作: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或者需要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的患者,追求美丽而去纹眉、纹身穿孔的人,静脉内注射毒品者。②无保护性行为[2,4]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的危险性增高。③母婴传播[2,4]对于乙肝而言,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对于丙肝,丙肝病毒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丙肝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敲黑板,总结一下乙肝和丙肝病毒传播途径--官方认证的传播途径只有3条: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出路 “沉默的杀手” 1.潜伏期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报告,“乙肝与丙肝都是‘沉默的杀手’,从感染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通常要25年左右的时间,而肝硬化和肝癌是造成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根据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肝癌在10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排名第二[6]。全球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而在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高达60%和80%[4]。此外,数据显示[2]55%-85%的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会转变为慢性感染。感染丙肝病毒20年后,一般人群肝硬化发生率为5%-15%。一旦出现肝硬化失代偿,10年的生存率仅为25%,而肝癌诊断后的第1年,患者死亡率为33%。2.早期无症状肝癌在早期并不会有什么症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院士在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曾披露,一个在全国7个省市自治区针对1360个病人的研究显示,丙肝最常出现的症状是乏力(占到了55%),就是累;另一个症状是感到消化不太好,占到约30%,再有10%的人表现为拉肚子、肚子疼等[7]。“累”是很容易被混淆的因素。 定期筛查和治疗 一般而言,从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前期没有任何不适,不易察觉。因此大多数人在发现肝脏健康问题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筛查,及早发现并接受正规治疗。目前,乙肝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实现控制病情。《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9意见征集稿)指出,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的炎性破坏和肝硬化,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建议首选强效抗病毒且低耐药的丙酚替诺福韦(TAF)、替诺福韦酯(TDF)或恩替卡韦(ETV)来治疗[8]。而丙肝目前已经有药物可以实现治愈,直接作用型抗病毒药(DAA)对于丙肝的治愈率超过90%[9]。注释:*HBV流行率=HBsAg、抗-HBs(不包括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者)、抗-HBc中任何一项阳性人数/调查人数×100%。根据2000年全省人口普查资料,采用直接标化法对流行率进行标化[3]。参考资料:1. ThePolarisObservatoryCollaborators,Globalprevalenc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2016:amodellingstudy,http://dx.doi.org/10.1016/S2468-1253(18)30056-6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罗耀星,张吉凯,李建基,李辉,蔡汉港,方苓,陆碧如,阳文胜.广东省200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02:89-92.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5.《我省7家医院开展丙肝乙肝公益检测》,陕西省人民政府.http://www.shaanxi.gov.cn/cjlm/145305.htm6.《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咚咚资讯https://www.pd1.cn/dongdong/5053.html7.《累,是丙肝最集中的表现》.羊城晚报.余燕红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征求意见版)9.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丙型肝炎者筛查、关护和治疗指南》,2016
查看详情 >
-
严重会导致失明、截肢的病,63% 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
2019-10-24 13:53:46
「疾病早发现」让数据说话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逐渐趋于老龄化,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亦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根据2013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9%,而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0.2%。这意味着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每5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另外,2型糖尿病的未诊断率高达63%,也就是10个患者中有6个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了。01 得了糖尿病会怎样?糖尿病可怕的地方是血糖长期升高对血管的影响,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比如慢性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冠心病、脑梗死等等。说的直白点,糖尿病一旦引起并发症,患者将会面临的是失明、截肢、肾衰等。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衰竭、尿毒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重要因素。另外,一半以上的非创伤性截肢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02 这些人要警惕➊年龄超过40岁;➋偶尔测出过血糖超标(空腹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一直没有重视;➌超重或肥胖(BMI ≥ 24),腰粗(男性腰围 ≥90厘米,女性腰围 ≥ 85厘米),喜欢久坐,不爱运动;➍有糖尿病家族史;➎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➏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者冠心病、多囊卵巢综合征;➐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精神类药物的人;➑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吃饭多,喝水多,小便多,体重减少,视物模糊;➒容易尿路感染、牙齿发炎。上面所说的情况,只要有任意一项,就要当心糖尿病,建议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这里特别值得提的就是减少肥胖,不论人种肤色,2型糖尿病都与肥胖严重相关,肥胖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左右。肥胖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血糖。03 怎么知道自己得病了?不得不说的一点,在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之前,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在那些确实有症状的人中,最常见的包括:小便量增多、口渴、视力模糊。而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时候,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有数据显示,第一次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约半数已经合并一个或多个并发症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避免肾衰、截肢、失明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血糖相关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04 推荐检查由于糖尿病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对于高危人群,需要通过采血查血糖来进行筛查。通常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3年做1次检查。如果明确出现症状则应该尽快检查(如何判断详细解读可以戳
查看详情 >
-
如何提升精子质量?这本“指南”讲全了!
2019-10-23 15:24:00
您有一份最新精子活力指南,请注意查收……为了备孕,你都吃过什么?日前,一项发表在《欧洲营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补充番茄红素可以改善精子的活力和形态。4文章标题: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番茄红素对健康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共招募了56名,19-30岁的健康男性,并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每天服用14毫克的番茄红素,另一组则服用相同剂量的安慰剂。12周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男性的精子数量没有增加,但服用番茄红素的男性,优质精子的比例却增加了。换句话说,这些男性的精子更大,形状也更好,最重要的是,它们比其他精子游得快,有更大的机会和卵子交配。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我们目前不能完全得出番茄红素可以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的结论,但至少结果是积极的。”事实上,除了番茄红素,还有许多食物可以提高精子的质量与活力。 鱼肉 鱼肉的吃法有那么点儿讲究。“常见的深色鱼类,如凤尾鱼、鲱鱼、鲑鱼、沙丁鱼和鳟鱼,可以改善精子的形态——精致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鞭毛)、丰富的DNA遗传信息,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这枚精子和卵子成功结合的可能。”《我的生育指南》的作者,阿尔伯托医生如是说。而像鳕鱼,鲈鱼,比目鱼等白鱼则可以增加精子的数量。有研究表明,每周吃两份白鱼可以增加60%的正常精子。 富含B12的食物 除了肉类,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鸡蛋、牛奶以及动物肝脏,也可以提高精子的活动能力,还可以帮助它避免DNA损伤。3 水果+蔬菜 柑橘类水果、甜椒、西兰花、甘蓝、卷心菜和土豆中富含维生素C,以及坚果、花椰菜和菠菜中富含维生素E可以保护精子免受来自香烟、酒精和油炸食品中的毒素的损害。 植物油 植物油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身体获得重要的营养,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乳番茄红素,橄榄油能使乳番茄红素的吸收增加三倍! 锌丰富的食物 有研究表明,生育能力较弱的男性,其精浆中的锌含量通常较低。锌含量对精子的质量与数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我们只靠食物来补充每天15mg的锌,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意味着每天要吃17块鸡胸肉。1所以,对于备孕的爸爸们来说,服用锌补充剂更为安全。当然,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生蚝、牡蛎、猪肝、蛏子、扇贝等等。看到这,你是不是也发现,这些食物合起来不就是说要均衡膳食嘛......Bingo!因为只有保持一个健康均衡的饮食,体重才会正常。早在2012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超重和肥胖的男性产生较少精子的可能性更大,甚至根本没有精子。而体重过轻男性的精子,质量则较低。研究人员综合了14项比较超重、肥胖和正常体重男性的精子数量的研究数据,以及一家不孕不育中心的数据。结果表明:和体重正常的男性相比,超重男性拥有较少精子的可能性高出了11%,射精时没有精子的概率则高出了39%;而肥胖男性的比例更高,分别是42%和81%。正常体重VS超重的精子减少与无精子风险;正常体重VS肥胖的精子减少与无精子风险如此看来,保持正常的体重对生育能力尤为重要。看到这,你是不是在想:这还不简单,每天每样来点呗!别急,这可能还不够……你戒烟戒酒了吗?你每天运动了吗?你手机放哪了?上衣口袋还是裤子口袋?备孕是个大工程,但也是个让自己变健康的好工程。到宝宝出生的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看起来还年轻了10岁,何乐而不为呢?最后,小编要悄悄告诉你,手机放上衣口袋里,精子数量更多哦!参考文献:1.Colagar,AbasaltHosseinzadeh,etal.“ZincLevelsinSeminalPlasmaAreAssociatedwithSpermQualityinFertileandInfertileMen.”NutritionResearch,vol.29,no.2,2009,pp.82–88.,doi:10.1016/j.nutres.2008.11.007.2.Zilberlicht,Ariel,etal.“HabitsofCellPhoneUsageandSpermQuality–DoesItWarrantAttention?”ReproductiveBioMedicineOnline,vol.31,no.3,2015,pp.421–426.,doi:10.1016/j.rbmo.2015.06.006.3.Banihani,SaleemAli.“VitaminB12andSemenQuality.”Biomolecules,vol.7,no.4,2017,p.42.,doi:10.3390/biom7020042.4.Williams,ElizabethA.,etal.“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toInvestigatetheEffectofLactolycopeneonSemenQualityinHealthyMales.”EuropeanJournalofNutrition,2019,doi:10.1007/s00394-019-02091-5.
查看详情 >
-
年年都体检,为啥还会得宫颈癌?
2019-10-23 15:22:41
曾几何时三十岁左右的宫颈癌患者从十年前的罕见变成了常常见到曾几何时这个疾病的高发年龄是绝经前后女性而现在,未生育女孩也加入了这个群体为什么有一些年轻女性每年都有筛查却仍然没有躲过宫颈癌的袭击呢?我们做过很多思考,终于锁定了最有可能的原因。HPV病毒致病能力的异质性绝大多数宫颈癌发展比较缓慢,是可以通过每年的宫颈筛查(包括TCT/LCT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检查)发现细胞病变的蛛丝马迹,从而及早治疗,避免发展到宫颈癌这一质变。但并不是没有特殊!我院常用的HPV病毒检测内容一般分为三类:16、18、其他12型。为何要把16和18单独列为一型呢?因为它们很特殊!HPV16型16型是很惊人的一型,特点就是致病性强,速度快,让人猝不及防。我的数个患者每年都有体检,但1年内就癌变了。所以,尽管目前按照几个权威的国际指南建议,HPV复查的时间最短是1年,有的甚至建议2-3年,但我个人建议:有HPV16型病毒感染的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 HPV18型18型的致病特点是发病隐匿,往往藏在宫颈管中,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都有可能漏掉。因此医生在阴道镜以前一定要了解HPV感染的类型,会把探究的目标更多地集中在颈管内和腺上皮表面。但18型致病就没有16那么凶猛了。年轻女性因为性生活较老年女性频繁,所以被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概率更大,而最靠谱的预防就是打宫颈癌疫苗! 超过26岁,如何选疫苗?众所周知,不同宫颈癌疫苗能预防的HPV类型不一样!有朋友纠结于国内大于26岁只能打4价疫苗,想去香港打9价疫苗。其实不必,因为其实我们最看重的是16和18型,4价足够了,如果要费很大力气、等很多时间才能获得打9价的机会,那么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必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及早打4价。但如果真的不幸患病年轻的患者该怎么办呢?治疗选择一:广泛全子宫切除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要在宫颈周围切除宽度3cm的组织,阴道也要切除3cm。这3cm可就造成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会切断细若发丝的、很难辨认的、支配膀胱和直肠的神经,造成术后小便费力,还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和大便费力。1921年日本的Okabayashi教授开创了保留神经的术式,希望手术切除时留下支配膀胱的神经。这是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思路,然而神经的细若发丝和每个人极大的差异使得支配膀胱的那些神经扑朔迷离,极难确定,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需尽量避免电凝止血,否则,细弱的神经可能直接就烫死了。在2018年的第二届欧洲腔镜协会亚太区会议GESEA妇科腔镜手术大赛上,我用保留神经的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夺得了全国的冠军,最主要也是超过日本医生现有的、更清晰的精细解剖赢得了欧洲和中国评委的赞赏。但是,并非每个患者都能够做到最佳的手术效果:肿块大的不能做,整块直接切掉会更加有利于手术的彻底性;太胖的患者不能做,神经血管都被脂肪包绕,可想而知如果被超多的脂肪包裹,神经和血管的精细分解是难以做到的;血管和其他组织弹性不好不能做,血管一拉一拨间就断了,就得电凝止血,精细解剖是万万不可能的了。治疗选择二:保留生育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宫颈癌患者,活下去是第一步目标,然后最好没有小便费力等后遗症,没有后遗症最好还有生孩子的机会。经过我们多年的精雕细琢,我们可供迫切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选择的方案有:1、宫颈癌的保留子宫的保守术式。仅扩大切除宫颈部,保留子宫体,留下孕育胎儿的机会,此后结合我院强大的辅助生育技术,获得当妈妈的机会。这个术式要做得干净漂亮不容易,比正常的宫颈癌手术还要难一些。条件是肿瘤不能太大,如果在切缘有残留,最后还是要把子宫切掉。2、质子重离子精准放疗。质子重离子是粒子放疗,不同于普通的光子放疗,优点是可以很精准,对周围器官的损伤很小,但是对肿瘤的杀伤威力很大,因此,我们用于保留子宫的特殊治疗。使用这样一个局部放疗,更重要的是术前做好评估,排除转移,术后密切监测肿瘤的死亡,保护卵巢和子宫内膜的生长,结合辅助生育技术助孕,全孕期的呵护和产程的特殊处理。总体来讲,质子重离子放疗只是整个环节的一小部分,要达到这一非凡的目的,需要肿瘤专家、放疗专家、宫颈及宫腔镜专家、试管婴儿专家和产科专家的通力合作和系统治疗。写在最后:我们深知生育能力对女性一生的重要性,所以愿意殚精竭虑地、接力一样地为一个患者做好一件事情。但同时也要患者思路清晰、意志坚定,否则,医生们的努力都会半途而废,回归普通结果。胜利总是属于有坚定意志、良好理解能力的人,以及拥有和医生携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积极心态的患者。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