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 这些日常动作需警惕 严重可能会“致命”
2021-10-14 13:04:28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内脏、骨骼等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功能退化和退行性改变,会导致行动、消化、思维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往往会悄悄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其中,这5个日常经常做的动作,尤其是中老年的朋友若不留意,严重可能会有致命的风险!
起床太猛
刚睡醒时,因身体长时间平卧,如果突然猛的快速起床,血流方向猛然改变,容易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多表现为眼前一黑、头昏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跌倒、昏厥,导致伤残风险增加。
而且起床太快、太猛,如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就可能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动脉系统等造成一定损害,甚至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等急症的风险。
此外,刚刚睡醒时,人体的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的状态,如果突然用力仰身起床,身体无法立即适应,常见问题是比较容易“闪腰”。
建议:
睡醒后先平躺1分钟,再侧过身来,依靠手部力量起身。坐起后,先将双脚落地,坐在床边休息1分钟,之后再慢慢起身。若觉得腿部力量不足,可扶着墙或床站立1分钟,再缓慢行动。
猛然回头
颈动脉是大脑重要的供血通路,如猛然回头或转头,轻者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尤其是中老年人,还很容易伤到颈椎。
如果有颈椎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快速转头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失衡,进而跌倒。
建议:
老年人在需要转头时,应该有意识地放慢速度,避免幅度过大,也可以多用转身代替转头。
用力排便
人过中年由于活动量和食量开始减少,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如果出现便秘,而排便时又过度用力,导致相关肌肉强烈收缩,不仅会让腹部的压力升高,血压也会升高,这样就很容易诱发脱肛、肛裂、痔疮等。
另外,用力排便,也是中老年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议: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忽视,要及时排出。用坐便时可以脚踩一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有助排便。
2.多喝水,长期便秘的中老年人应注意多喝水,建议每天喝1500毫升以上。
3. 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如全谷物和新鲜果蔬等,但要注意,未成熟的水果含有较多的鞣酸,反而会加重便秘。
4.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酵母、豆类等,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道蠕动。
5.按摩腹部,深呼吸或适当运动,如原地高抬腿、深蹲、快走等,也能改善便秘情况。
注意:如果通过上述调整,便秘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
弯腰搬提重物
生活中,提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直接弯腰去提起物品?
这个动作很常见,但是对腰部的伤害却很大。当我们弯腰搬重物时,腰部承受的压力,会比正常站立时的 2 倍还多,弯腰和直起身时,会大大增加腰背筋膜、肌肉、韧带等处的负担,容易造成损伤。
而且,提重物时人往往会“猛地发力”,以便将物品抬离地面,这种突然用力过大或姿势转换过猛,有可能会造成腰椎损伤。而老年人一旦损伤腰背,康复期也会较长,甚至难以完全恢复,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建议:
中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腰肌力量减弱,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无论是搬沉重的箱子还是捡一张纸,都不要直接弯腰拿,最好采用腰挺直、下蹲再捡起的动作。
提重物时,尽量将其均分成两份,一手提一份,保证两侧受力平衡。重物分不开时,也尽量双手并用,保证身体平衡和腰椎受力均匀。
摔倒后立刻起来
老年人摔倒后容易髋关节骨折。有一些老年人在摔倒后并未受到严重伤害,却因立刻起身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了二次伤害。比如,可能会加重有脑血管病后遗症者脑部缺氧或缺血的症状。
如果是已经伤及关节或骨头,盲目移动就可能会造成关节脱位或加重骨折情况。
如果摔倒时磕碰到头部,出现头晕,意识模糊,千万不要盲目扶伤者马上起来,可能会引发呼吸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建议:
摔倒后几分钟内尽量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先判断是否受伤,可以缓缓移动手脚、胳膊和大小腿,看是否疼痛、活动受限。
如没有受伤,可以先慢慢地侧身,使膝盖和手肘着地,将身体慢慢撑起来,如身边有比较稳固的椅子等物体,可以借助其支撑慢慢起身,倚靠一会再正常活动,整个过程要动作尽量缓慢。
如已经受伤了,应冷静找出受伤部位,大声呼救,引起注意,或者拨打120及家人电话求助,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利用触手可及的物件,如毯子、衣服等,保证身体尽量舒适、温暖。